低利率下保险业的挑战
- 发布时间 2017.01.16
- 来源
关键词
过去几年,受益于人身险费率市场化改革、保险投资渠道拓宽等政策红利,保险业进入加速发展通道,并不断“扬眉吐气”,保险行业的总资产在2015年达到了12.4万亿元。2016年前三季度保费收入仍在“加速”,同比增幅约32%。
看起来,保险业的发展似乎越来越好。不过,真实情况却并没有上述数据耀眼,甚至可以说是“并不乐观”。保监会发布的数据显示,2016年第三季度利润总额同比下降35.68%,降幅较上半年收窄。行业资金运用收益率3.95%,同比下降1.97个百分点。
究其原因,目前整个国内外的低利率环境对其影响最大。从保监会的公开发言中显示,未来中国很可能在中长期保持利率走低的境况,这对于保险业而言将是一个大的挑战。
低利率仍将持续
2008年国际金融危机以来,全球经济失衡下的结构性调整进展缓慢。以美国、欧盟和日本为代表的主要经济体近年来陆续实施了量化宽松的货币政策。美国、欧盟和日本的基准利率大幅下跌,10年期国债收益率也呈现明显的下行趋势。
特别地,受欧盟和日本央行货币宽松尤其是负利率政策的影响,2016年全球金融市场整体利率水平大幅下行。欧元区和日本央行当前维持QE的意愿较强,日本10年期国债收益率自2016年2月出现负值后接连几个月收益率均为负,2016年以来欧元区10年期公债收益率也下降至极低水平。
各国央行进行货币扩张的核心目的在于刺激经济,然而全球经济的增长动力依然不足,货币宽松政策对资产价格的推高远大于对实体经济的刺激。
除了美国经济出现缓慢复苏外,其他各大经济体大多存在增长乏力、就业不景气的问题。尤其是在英国宣布脱欧后,石油与大宗商品价格等波动率维持在高位。尽管美联储开始加息,但从全球范围来看,经济不景气背景下,利率上升缺乏经济基础。从目前的趋势来看,各国货币政策整体将维持当前水平,全球范围内利率仍将维持在较低水平。当前我国经济步入新常态,改革面临“三期叠加”,受债务高企、人口红利渐失、劳动力成本上升以及技术创新和制度创新趋缓等一系列因素的影响,我国经济增长速度也在放缓。经过了2015年的数次降准降息,当前我国的货币政策正在逐渐由宽松转向稳健。鉴于我国M2/GDP过高,货币政策在实际操作层面将更多地表现为配合积极财政政策的实施,更多地强调做好与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相适应的总需求管理。同时,考虑到企业去杠杆过程中需要维持低利率水平来降低资金成本,人口老龄化、劳动力成本上升等导致了投资需求的减少,再加上受国外主要经济体的低利率环境影响,我国利率将在长期内处于下行趋势。
低利率下保险业的挑战
低利率下的新挑战
保险准备金折现率将会明显下行
由于受低利率的影响,保险准备金折现率将会明显下行。这一改变可以参考10年期国债750日移动平均的下行。自2014年以来,10年期中债国债收益率就一直在下降,在2016年上半年降至2.84%,较2015年同期下降75个百分点,带动750日移动均值在2016年上半年降至3.68%。虽然10年期国债到期收益率由2016年10月21日的2.6569%上升至2016年12月1日的2.9547%,已累计上升29.78个BP,但预计2016年年末750日移动均值将会继续下滑,寿险公司将面临折现率下降、当期责任准备金支出上升的压力,进而利润压力增大。
另外,保险公司当前内含价值中投资回报率的假设基本在5%至5.5%之间,随着投资收益率的下行,投资回报率精算假设也面临挑战。相对而言,由于相对较小的资产积累和更高的承保利润率,财险公司比寿险公司具有更强的能力来抵御利率下行的风险。
保险投资收益率将会下降
事实上,市场利率早在2014年就出现大幅下滑,但由于股市高涨,在2014、2015年两年保险资金投资取得了很好的收益率,利率下行并未引起较大关注。然而,随着资本市场进入低迷期,以往保险资金重点投资的债券、股票类产品预期收益明显下降,利率下行逐渐成为保险资产配置面临的主要问题。
同时,在低利率市场环境下,债务信用风险、资产负债错配等风险因素将给保险投资收益带来更大的不确定性。尽管近年来保险资金运用中权益类资产和另类投资占比不断增加,但保险资产配置仍以债券等固定收益类产品为主。
截至2016年10月,保险资金运用中对利率波动较为敏感的银行存款占比18.00%,债券占比33.66%。随着利率下行,短期内固定收益类资产的市场价值会上升,但长期内保险资金将面临再投资收益下降的风险。
总体来看,低利率环境并不利于保险资产长期投资回报率的提升。在保险资产长期投资回报率下降的背景下,保险公司的负债成本相对刚性,负债成本下降的幅度和速度均显著小于投资回报率,这直接导致保险公司的利差收窄,部分公司甚至可能出现利差损。不过,当前保险公司存量保单的承诺保证利率不算高,尚不具备出现大规模利差损的可能性。
同时,由于我国保险公司(尤其是寿险公司)负债的久期要远高于资产的久期,资产负债不匹配程度较高。如果公司资产的久期比负债的久期要短,那在低利率环境下就会受到一定负面影响。由于保险公司“长钱短投”现象普遍存在,在负债成本不变、资产收益下降的影响下,保险公司资产负债管理难度加大,信用风险敞口不断增加,保险公司有可能受利率影响而产生一定的流动性风险。不过,目前来看保险资金运用风险总体可控。
低利率下的应对措施
国际经验表明,要更好地应对利率风险,寿险公司最重要的是提升产品保障占比,同时降低产品保证回报率。具体来看,在可见的预期投资收益率下降的基础下,寿险公司应该主动向保障转型,增加保障型产品的供给,从而增强寿险公司未来承保盈利水平和竞争力。
减少对利差的依赖程度,长期来看是寿险公司应对复杂利率环境的根本途径。在保监会引导保险公司开发风险保障类产品和长期储蓄类产品的背景下,首先,保险公司应调整产品结构,加大产品供给侧改革,满足消费者多元化的保险保障需求,提高产品质量和供给能力。
例如,日本在经历了长期的低利率环境后,寿险公司业务重心从储蓄理财型产品转向纯保障型产品。2014年,定期寿险、终身寿险以及固定年金三类产品在新单保费收入的占比高达85%。日本寿险行业整体盈利模式发生了根本性的变化,日本寿险公司90%的收益主要来自死差,并且行业在经历了费用重整的阵痛期后最终实现了费差的正贡献,摆脱了对利差的依赖。保险公司也可以结合现代医学和大数据的发展,寻求新的利润增长点,主动应用互联网思维,向回归保险互助本源提供服务,增加附加值。
另外,保险公司自身需注意风险,合理下调预定利率,避免未来高预定利率的保单给付给公司经营带来压力。目前,主流的公司大部分保险产品预定利率在2.5%-3.5%之间,如国寿、平安、太保的开门红产品预订利率为3.5%、2.5%、2.5%,较2016年开门红产品有所下移,处在合理区间,但仍需注意未来利率继续下行过程中对于预定利率的调整。如果未来利率环境超预期恶化,由于前期积累的大量低保证利率保单,寿险行业不大可能出现大规模的利差损,寿险公司依然可以灵活转身。
在利率下行、美元进入加息周期的大背景下,保险公司应积极着手配置受低利率影响较小的海外资产,在全球范围内分散风险。国外很多著名的保险机构基本都实现了资产的全球化配置,如台湾地区的海外资产配置的比例超过50%,英国的比例为36%,日本为20%。而我国截至2015年12月,境外投资占总资产比例仅1.9%,距监管层规定的15%的境外投资上限还有相当大的距离。从投资区域来看,目前主要以投资香港市场为主,从投资的品种来看,以权益类资产和不动产为主,显然尚未实现真正的全球化配置。未来在人民币国际化、“一带一路”战略实施和资本项下逐步开放的大背景下,保险资产配置国际化会面临更多的新机会,保险机构应该抓住时机,适时拓展海外投资区域和品种,推动全球化资产配置达到新的水平。
考虑到当前利率处于下行通道,信用债逐渐打破刚性兑付、违约风险增强,保险公司需要对现有的固定收益配置结构进行调整,逐步增加期限长、风险低、收益率适中的长期信用产品配置比例,进一步加大符合配置需求的基础设施债券、低风险企业债、优先股以及金融产品的配置力度,在拉长久期的同时,使固定收益资产的收益率稳定在相对较高水平。如进一步扩大另类投资的领域和规模,充分发挥保险资金期限长、金额大的优势,通过债权计划PPP、股权投资和委托建设相结合等方式,提高寿险公司资产投资组合整体的收益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