赴港买投资类保单遭围堵 两家银行:禁刷境内外币卡
- 发布时间 2017.02.14
- 来源
关键词
内地投资者赴港买保险是去年保险圈热议的话题之一。香港保险业监理处去年11月30日公布的数据显示,2016年前三季度来自内地访客的新造保单保费为489亿港元,占当期个人业务总新造保单的37%。
这股境外购保险热潮很快引起了内地相关各方的注意,继去年保监会发文和银联明令禁止后,今年1月份,又有两家银行发声——中国银行(601988,买入)和招商银行(600036,买入)接连公告称,境内外币卡不得用于其他交易支付(包括用于投资类境外保险产品的购买),请持卡人在境外合规用卡消费。
《证券日报》记者咨询一位香港保险代理人了解到,此前银联国际限制购买境外保险后,Visa、万事达卡并没有完全禁刷,只是有了笔数和金额的上限,目前中国银行和招商银行作为发卡行禁止旗下境内外币卡违规购买保险,禁刷力度更大。
赴港买保险大热
近年来,内地客人赴港买保险早已不是什么新鲜事。保费相对便宜、保额较高、收益率较高是香港保险相较内地保险有吸引力的主要原因。
华泰证券(601688,买入)研究员罗毅就在一份研报中指出,现在赴港购买保险产品的内地客户主要为年薪30万元以上的中产阶级,有较高的保险意识,通过购买香港年金保险扩大保障,并以持有离岸美元资产进行汇率风险对冲和资产保值。
具体而言,内地保险中,一般接受0岁到60岁的投保,少数险种可以让更高年龄投保。在香港,一般接受0岁到70岁或75岁的投保,特殊险种可以接受更高年龄投保。此外,在香港如果能提出适当的健康报告与财力报告,单张保单保额在100万美元以上的很常见。
而购买过境外保险的周女士告诉《证券日报》记者,她比较看重的是境外保单的全球理赔与便捷,周女士除了日常工作要去其他国家外,每年还会出国旅游,因此一份较为全面的保险对周女士而言尤为重要。“申办理赔时只要附上申请书与相关证明文件,邮寄给保险公司即可,不必我自己亲赴香港办理”。
香港保险业监理处的数据显示,2016年前三季度内地访客新造保单保费489亿港元,较2015年前三季度的211亿港元大幅增加132%,较2014年前三季度的169亿港元增加189%。2016年前三季度内地访客新造保单保费占个人业务总新造保单保费(1323亿港元)的37%,这一占比在2014年2015年分别为20.3%和21.7%。
两家银行要求合规用卡
内地客户购买境外保险超乎寻常的热情,也引起了监管的注意。2016年4月份,保监会针对内地居民赴港购买保险发出风险提示称,香港保单不受内地法律保护,内地居民投保香港保单,必须亲赴香港投保并签署相关保险合同,如在境内投保,则属于非法的“地下保单”,既不受内地法律保护也不受香港法律保护。此外,内地居民在香港购买的保单,赔款、保险金给付以港币、美元等外币结算,消费者需自行承担外币汇兑风险。另一方面,对于分红保险,其保证收益之上的红利分配是不确定的。若中途退保,投保人只能获得保单的现金价值,如果退保将承受较大的损失。
去年10月份,银联国际公告称,近期通过商户交易监测发现,部分境外保险类商户存在单卡单商户多笔交易量激增的情况。为进一步规范境外保险类商户受理境内银联卡,近日,银联国际发布《境外保险类商户受理境内银联卡合规指引》,重申相关监管要求及业务规则,保证境内银联卡在境外的合规使用。
该《指引》要求,境内居民在境外购买与意外、疾病等旅游消费相关的经常项目保险,可以使用银联卡支付;其他保险项目严禁使用银联卡支付;严格落实外汇政策规定的境外保险类商户单笔交易不超过5000美元或其他等值外币的消费金额限制;强化境外收单机构对保险类商户管理要求,包括:准确设置商户类别码、加强商户培训及异常交易监控、强化商户检查等。
近日,两家商业银行也接连发声,禁止持卡人使用境内外币卡购买境外保险。值得注意的是,中国银行是境外业务最为出色的银行之一,招商银行则是除了五大行以外,信用卡发行量最大的银行。
招商银行和中国银行的公告显示,根据《国家外汇管理局关于规范银行外币卡管理的通知》(汇发[2010]53号)规定,境内外币卡(带有Visa、MasterCArd、JCB、美国运通等境外银行卡清算组织标识的境内借记卡和信用卡)在境外可用于经常项目下消费支付,不得用于其他交易支付(包括用于投资理财的非经常项目下境外保险产品的购买),请持卡人在境外合规用卡消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