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两月保费增速乏力 险企靠规模拉动已走到死角
- 发布时间 2017.03.28
- 来源
关键词
上周(3月20日至3月26日),保监会发布的今年前两个月保费收入数据显示,79家人身险公司总计规模保费1.19万亿元,增速大幅下滑,仅为0.46%。
对比同期数据,可以看到人身险保费规模增长降速更为明显。2015年1月份至2月份,人身险公司规模保费为1.18万亿元,同比增速高达96.85%。去年同期,总保费增速在100%以上的寿险公司数量达到35家,占到当时76家寿险公司总数的46%。
监管趋严是导致今年初人身险保费增速大幅缩水的主要原因。去年以来,为规范万能险业务发展,保监会密集出台了规范中短存续期产品、完善人身保险产品精算制度、强化人身保险产品监管等多项规定,对万能险的规模、账户管理、保障水平、结算利率等进行了完善和规范。
2016年5月份至8月份,保监会对前海人寿、恒大人寿等9家公司开展了万能险专项检查,并对发现问题的公司下发了监管函,责令公司进行整改。去年底又叫停了前海人寿万能险新业务。在监管持续压力下,原来人身险公司头号吸金利器——万能险,一下子卷了刃,这些险企又没有新产品来顶万能险的缺,其收入增速呈断崖式下跌,也就在情理之中了。
保费增速乏力说明险企单靠规模拉动已走到死角。前几年,一些险企剑走偏锋,靠着高收益万能险产品大量吸金,你敢发收益率5%的产品,我能出6%,相互抬扛,一时间让投资者辨不清到底是保险产品还是理财产品。不少保险公司吸了金不去发展主业,却把主要精力全放在股市上。一些险企对地产类公司尤其看好,为了争上市公司控制权不惜豪掷数百亿金,用别人的钱圆自己的梦,那叫一个爽。不过,险企股东爽的背后却是投资者顶着雷,资本市场上风声鹤唳,职业经理人战战兢兢,这种模式其实是“脱实向虚”的资金游戏,自然不能持久。
对于险企而言,现在到了扎扎实实比内功的时候了。随着市场规模高增速告一段落,存量“蛋糕”的切分将愈加激烈。险企要在保险市场上存活与发展,更重要的是打造自身竞争力:一方面,要靠保险公司精心研究市场,设计研发适销对路的“拳头产品”;另一方面,要强化服务意识,提升服务能力,以优质理赔服务吸引更多的客户。此外,还要加强内部管理、强化风险控制,实现自身健康、可持续发展。
以前比“谁抢的饼大,谁吸的金多,谁投的股好”,实际上是比谁更大胆谁更运气好;现在险企应该加快转型,回归保险本质,比服务比产品比品牌,靠扎扎实实的经营质量来获取客户长期青睐。(原文来源:经济日报 作者:梁 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