刷银联卡买香港寿险受“限”
- 发布时间 2016.11.01
- 来源 上海金融报
关键词
上周末,一则“银联停止内地客户在港刷银联卡缴纳保费”的传言刷爆朋友圈,再次搅动人们对于赴港买保险的注意力。随后,银联国际回应,上述消息的传出,缘于银联国际近日发布的《境外保险类商户受理境内银联卡合规指引》(以下简称《指引》)。但前述消息并不准确,银联并未停止境外保险类商户的银联卡支付服务,而是按照监管政策要求,银联卡仅可用于与意外、疾病等旅游消费相关的经常项目保险,不能购买具有资本项目投资性质的人寿险。分析人士表示,今后大陆居民借道购买香港储蓄型保险、将资产转换成美元出海的方式将被“关闭”。
银联国际发布声明称,并未停止境外保险类商户的银联卡支付服务。按照监管政策要求,境内发行的银联卡仅可进行个人旅游、消费类支付,不得用于资本和金融项目交易,因此,银联卡仅可用于与意外、疾病等旅游消费相关的经常项目保险,不能购买具有资本项目投资性质的人寿险。需要提醒的是,一直以来,保险属于境外限制类商户类别,持境内银行卡购买相关保险产品,均有单笔5000美元限额,既可满足境内持卡人购买小额保险的合理需求,又实现对涉及资本项目的投资性保险的限制。
事实上,银联之所以重申这一政策,则是为了警示近期骤然增加的赴港买保险行为。银联表示,通过商户交易监测发现,部分境外保险类商户存在单卡单商户多笔交易量激增的情况。
近两年来,赴港买保险正成为内地居民的又一项“扫货”行为。统计显示,2010年内地客户到香港投保金额仅44亿港元,2014年已达到244亿港元,2015年超过300亿港元,5年内增长近7倍。2016年,由于内地银行存款利率较低,人民币汇率下跌,内地客赴港购买分红型理财保险更加火爆。根据香港保险业监理处最新公布数据,2016年上半年内地客户赴香港投保保费高速增长,达到创纪录的301亿港元,占个人业务的总新造保单保费815亿元的36.9%,接近2015年全年的316亿港元。
值得注意的是,这一趋势在进入10月后骤然激增。数据显示,10月以来,人民币贬值压力继续增加,人民币兑美元跌势明显较此前更为猛烈,屡创6年来新低。10月28日,人民币兑美元为6.776,跌破6.75关口,继续刷新6年低点,人民币持续贬值无疑加速了人民币通过香港保险渠道外流速度。同时,银行存款利息、理财产品收益跌破4%,买美元保险反而可能会升值。有香港保险销售人士表示,10月以来内地人到香港买保险特别是大额保单越来越多,“从之前到香港抢购名牌包包,变成了抢购香港保险。”
实际上,针对赴港买保险,内地监管政策已多次作出限制。今年3月12日起,央行就禁止内地居民刷银联卡在香港购买人寿保险及投资型产品,但仍允许每次购买3万元人民币以下的个人意外保险、医疗保险等产品。而保监会也多次发出“关于内地居民赴港购买保险的风险提示”,分别从法律、外汇、收益、退保、具体条款等五方面作出提示。比如,内地居民投保香港保单,需亲赴香港投保并签署相关保险合同。如在境内投保香港保单,则属于非法的“地下保单”,既不受内地法律保护,也不受香港法律保护;汇率风险需自担,保单收益存在不确定性。一方面,内地居民在香港购买的保单,赔款、保险金给付以港元、美元等外币结算,消费者需自行承担外币汇兑风险。另一方面,内地居民个人到境外购买人寿保险和投资返还分红类保险,属于金融和资本项下的交易,是现行的外汇管理政策尚未开放的项目,存在一定的政策风险。等等。
有保险中介表示,除了银联支付渠道,目前香港保险付款方式还有其他:诸如,在港开设个人银行户口,个人内地汇款到香港账户再交保费;带现金去港;内地Visa
或Master支付;在内地开设一卡通两地账户缴费等等,但不管如何,应该都不如银联刷卡方便。